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联发科的第二次合作-《技术制造商》


    第(3/3)页

    联发科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到了这样的回答并没有任何的生气,反而是毕竟期待的看着周震是打算如何重新设计,

    毕竟天璇处理器芯片的设计摆在哪里,这让联发科科研团队还是比较相信眼前的周震。

    “首先a78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核心性能和功耗表现非常不错,特别是在中低频的情况之下具有足够强的优势!”

    “所以我觉得在架构方面1+3+4的架构不如改成4+4的架构,取消大核心来防止极致性能下的功耗翻车!”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处理器的制程工艺变成5纳米,这样我们可以在gpu图形处理器内部添加16颗h9的核心,从而降低频率来保证gpu的性能和功耗处于同一水平!”

    ……

    随着周震的一波讲解,联发科研发团队也算明白了周震的意思。

    这一次的旗舰处理器芯片设计主要的升级的地点就是将制程工艺进行升级,从而降低相应的功耗。

    同时在cpu和gpu的最高频率方面下功夫,减少极高频率的出现从而保证功耗。

    显然周震这次并没有绝对大幅度的帮联发科提升性能,而是打算在联发科芯片的基础之上,稳定天玑芯片的功耗提升使用体验。

    并且天玑1000+和1200这两款旗舰处理器芯片的跑分成绩的确是非常不错,但是实际体验方面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

    天玑1000+作为跑分超越火龙855和麒麟990的处理器芯片,但是整体因为功耗方面的原因,实际体验还比不上这两款芯片。

    历史上的天玑1200也是如此,跑分接近火龙870,但是实际体验表现却完全不如火龙870和火龙865。

    高分低能这个帽子直到天玑8100这款芯片出现才被联发科甩掉。

    其实联发科有几款性能和功耗都不错的芯片,这些芯片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4+4的核心架构。

    说在今年中端市场口碑不错的天玑820,又比如两年后的天玑8000系列。

    “有道理!”

    联发科的研发团队在听到周震的话之后,也觉得对方说的挺有道理的。

    毕竟联发科擅长的cpu架构堆叠明显是4+4的核心架构。

    于是在羽震半导体的协助之下,研发科团队开始对于cpu的架构进行重新的设计。

    4颗2.75ghz的a78核心+四颗2.0ghz的a55核心。

    从原先的1颗3.0ghz极致性能的a78核心+3颗2.6ghz的a78一下子变成了四颗普通性能核心。

    “不知道新的芯片的设计性能能否保持和原版差不多的水平……”

    重新设计过后,失去了一颗大核心的处理器芯片也让部分联发科的设计团队有些担心。

    毕竟1+3+4的三丛堆架构才是目前手机soc处理器芯片设计的旗舰框架。

    失去了一颗大核心,很有可能会使得性能方面大幅度降低。

    “应该会比原来的强一点的!”

    看着周围人担心的模样,周震满怀信心地说道。

    毕竟这次帮联发科重新设计的cpu架构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架构,同时新设计cpu核心的组合其实未来的联发科也用过。

    只不过那一颗设计的处理器芯片的名称叫做天玑8000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