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将军何故如此?-《伐清1652》


    第(2/3)页

    到了年底,浙江舟山的鲁系明军遭受了清军的三路进攻,抵挡不住,舟山陷落,包括鲁监国,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两万余人,数百舟船迫不得已,只能南下福建投靠郑成功,郑军一时声势更盛。

    到了第二年农历正月,清军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

    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利用地利,在江东桥附近设伏兵,大败陈锦,歼灭三万来袭清军的大部,取得“江东桥大胜”。

    不久,击败了陈锦大军的郑成功指挥郑军乘胜攻下长泰。

    而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势在必得。

    若是拿下城高墙厚的漳州府城,郑军便能在大陆上获得一块养兵之地,对于一直缺乏稳定粮丁供应的郑军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以郑成功之才,若是有一府之地为根据,福建各地的绿营就不知会有多少投诚者了。而整个福建,浙江,南直隶的清军恐怕得扩张到三十万以上都不止了!

    可是,清军虽然大败,但实力依旧强劲。

    四月,清廷为解漳州之围,打算重演两年前的大胜,募集百余艘船舰,想要趁着郑军主力围攻漳州,后方空虚之际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

    郑成功得知消息之后,随即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大胜”。

    而随着郑军在海上大捷,大军对漳州城的施压丝毫没有减弱。

    但是,漳州的清廷守军也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以至于“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

    然而,随着九月,清军悍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随后又召集了福建当地的数万绿营兵,仅负责抬枪扛炮,押运攻城器械的民夫就达两万。

    眼见清军来势汹汹,局势危急至此,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逸待劳,准备再次重创清军。

    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龙溪,想要重演“江东桥大胜”,再设伏兵歼灭金砺大军。

    但是,金砺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一早便已经识破了郑成功的企图,根本没有上当。

    随即,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不敌,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损失惨重,已经不能再支撑。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