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肉眼测速-《神眼强棒》
第(2/3)页
矢部说。
现在对手的打击基本就是完全无视和平学园这边的防守球员存在。相信如果垒上有跑者的话,他们的打者也不会去考虑走垒方面的战术。
但是投球的情况就不同了。
投手很难完全无视打者像练习一样的进行投球。
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好球区的尺寸取决于打者的身高和打击姿势。
这也就是有时候在投球练习时,也要请一位队友站在打击区里模拟打者的原因。
和平学园的第一棒是一垒手正冈。
防守方不可能忽视的因素还有一点,正冈是个左打者。
而扶桑大世田谷的投手富永看起来只是一位普通的右投。
一颗普通的直球稳稳投在好球区的边角,被捕手接入手套之中。
“这球看起来有多快?”
休息区里的八木监督转头问身边的李元让。
“大概一百三十多一些吧?”
无论是秋季还是夏季,东京大会只有在神宫球场举行的最后几场比赛会显示球。
而前面的四、五轮比赛里,只有在赛后才能拿到对手和自己的球数据。
但是作为捕手,球是能了解本方投手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训练的间歇,李元让突奇想的开始训练自己用肉眼测算球。
办法也不复杂。
训练场上的球机球相对比较稳定。先用肉眼观察球机不同度下的投球。然后作为参照物去和投手投出的球进行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李元让可以把目测球的精准度控制在五公里前后。
以肉眼测算的球来说,五公里已经足够精确。
但对于李元让一开始的目的,用来判断投手今天的比赛状态。五公里的误差就显得太大了。
像是矢部明男这种球平均在一百二十五公里左右,极限度不过一百三十公里的投手。
最好的状态和最糟的状态之间,直球球差别也就是十公里左右。而同样的一场比赛之内,球也会有三四公里的误差。
这种情况下,用误差五公里的肉眼测,判断起投手的状态,恐怕还不如捕手手套接球的手感来的准确。
但是也不能说李元让前一阵子花时间练习的这个技能就完全没有用处。
至少现在可以用来判断对手的球。
第(2/3)页